大气网格化地图上线碳排放数据,热点分析功能增强

· 公司动态

近日,行星数据大气一秒网格化在仅支持查询PM2.5、PM10、NO2、O3四参数浓度数据的基础上,新增了居民碳排放交通碳排放数据查询(这里的碳排放数据指CO2月度排放总量)。

broken image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们还增加了两个功能开关“显示数据"和"显示热点"。

broken image

若同时点击两个开关,就是在格网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了热点显示,即用不同颜色方框将浓度值较高的区域标记出来,让大家能一眼区分出热点区域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通过关闭数据保留热点,可以查看卫星底图看到热点对应的地表信息,增强了网格化地图的分析能力。

broken image

有了这两大功能开关,大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者喜好自行选择网格化地图的呈现方式了。

就在上个月底,小编已经很详细的介绍了行星数据的大气一秒网格化地图,今天就不赘述了,还未看过的小伙伴可以去补补课

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碳排放数据“——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开启了低碳新时代,政府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决策者纷纷为这个目标积极行动,出台政策、投身研究、投资布局。

作为走在技术前沿的公司,行星数据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大气污染物的参数数据,对于中国重污染环境下的CO2定量反演更具优势。

1、监测和溯源碳排放

通过地球环境数字化技术,我们可对碳排放量和空间分布、强度进行量化客观监测和溯源;利用地理网格化生成碳排放热点分布图,支持城市管理者从宏观层面作出更为科学的决策,对碳排放的地点和时间进行合理调节。

broken image

2、动态实时监测碳排放

卫星遥感具有连续观测和大尺度空间范围的优势,开展利用卫星遥感获取温室气体柱浓度和垂直分布的监测工作能更好地为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定量遥感反演还可深入裸露土地、城市道路、建筑施工裸地、重点排放单位进行碳排放的动态监测,一旦发现碳排放异常点,可及时进行确认和修复。

broken image

我们是如何获得碳排放数据的?

1、充分利用多源卫星观测数据如灯光辐射数据、夜间地表温度数据以及热红外辐射数据等

2、结合地面人口、数字高程、路网和地表覆被等信息

3、数据融合AI模型算法,反演训练得到

为实现双碳目标仍需各界共同努力,欢迎更多行业生态伙伴,与我们联系,利用大气环境数字化引擎,建立更完善的大气环境数据生态,推进中国降碳减排协同治理实现成效。

broken image